来源:人民网时间:2025-10-21 18:05
人民网开罗10月20日电(记者黄培昭)当地时间10月20日,以“文明互鉴,友谊长存”为主题的巴德尔大学中国文化节在校园内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巴德尔大学中文系主办,中国驻埃及大使馆支持,恰逢中文系成立十周年,也是中埃建交70周年系列预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主办方负责人马伟民老师介绍,本届文化节无论在参与人数还是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上均创下历史新高,意义非凡。
开幕式在语言与翻译学院235会场举行。巴德尔大学语言与翻译学院院长侯赛因·曼哈穆德教授在欢迎辞中回顾了学院推动跨文明对话的历程。
埃及前驻华大使马杰迪·阿米尔表示:“此类文化活动不仅是对古老文明的礼赞,更是连接两国人民的坚实桥梁,有助于深化理解、促进人文交流。”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参赞卢春生在致辞中指出:“国相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交流正是实现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
卢春生高度评价埃及中文教育成果,他介绍说:“目前埃及建有3所孔子学院、2个孔子课堂,33所高校开设35个中文系,41所中学开设中文选修课。其中巴德尔大学的中文教育特色鲜明,成果显著。”他勉励在场学生:“从学习中文之日起,你们就与中国、与世界同行。愿你们以中文为舟,扬时代之帆,共建更加美好的‘蓝色星球’。”
巴德尔大学校长阿什拉夫·谢希教授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此次文化节不仅是展示与体验,更是中埃建交70周年的精彩序曲。”
开幕式后,露天广场的文化体验区吸引大批师生驻足。七大展区各具特色,其中数字书法体验与智能茶艺展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成为新增亮点。
在中国书法展台,参与者在志愿者指导下挥毫泼墨;剪纸区学生巧手翻飞,剪出精美图案;汉服及民族服饰试穿区排起长龙;茶香四溢的茶艺展台、提供饺子、包子和拌三丝等中式小吃的展台也广受欢迎。
中国武术表演引来阵阵喝彩。太极、长拳等节目精彩纷呈,互动环节更邀请观众上台学习基本动作,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文艺演出环节同样亮点频现。中国古典舞婀娜多姿,展现东方神韵;歌曲《明月几时有》婉转动人;诗歌朗诵《沁园春·雪》、《乡愁》跨越语言障碍,引发观众对文化认同与家国情怀的共鸣;电子琴版《青花瓷》则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赢得持久掌声。
马伟民在回顾中文系十年发展时感慨:“十年前我们仅有十余名学生,如今每年有超过400人学习中文。越来越多埃及学生凭借中文能力,在中埃经贸、文化等领域找到发展机遇。”
他补充道:“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中埃各领域合作日益紧密,为中文人才创造广阔前景。我们正计划开设商务中文、职业中文等更具针对性的课程。”(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