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发展网时间:2025-09-23 15:31
9月22日,由中共西安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指导,西安人才集团、西安市人才协会、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主办的2025西安人才集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项目人才推介会,在长安先导国际人才交流中心举行。活动以“教育赋能、科技驱动、人才引领”为核心,多位大咖围绕“全球视野下的人才竞争新格局”分享,从教育根基、全球引智、协同破局维度,为西部构建人才融合生态指路。
根基与保障:以教育创新筑牢人才发展基石
“民族进步,人才是根本,制度是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房喻强调,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不可替代”根基。他指出,当前基础教育存在“过度追名校”的问题,部分学生因未入理想院校失信心,而教育本质应是“为每个孩子的成长与个性化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陕西师范大学原校长房喻在推介会上作前瞻分享
房喻认为,基础教育核心是培养学习习惯、自驱力与“皮实”的心理素质。“人生是马拉松,一时起伏不算什么,关键是不放弃。”他以米卢“态度决定一切”为例,称积极心态与韧性是突破困境的关键,同时需注重“兴趣引导”,让学生找到内在驱动力,而非依赖外部施压。
谈及陕西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房喻点明“科教大省”优势与方向:陕西博士、硕士数居全国前列,但需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他建议,一方面培育“包容土壤”,另一方面善用科技,借鉴美国特许学校实践——计划在2025年为4—8年级的学生使用AI指导学习取代传统教学方法,让教师专注素质培养,实现“因材施教”。他还以自身用AI工具3小时掌握毫米波通信知识、生成PPT为例,呼吁科研与教育工作者拥抱技术变革。
全球链接:以务实实践搭建跨国人才桥梁
西安人才集团英国站站长、陕西省侨联海外理事、英国陕西经贸文化促进会会长范军田从“全球引才”一线实践出发,分享海外工作站如何链接全球资源。他以“华人群体”“陕西籍人才”为核心切入点,依托“家国情怀”“文化共鸣”建情感桥梁,形成“政企协同、精准对接”引才模式。
西安人才集团英国站站长、陕西省侨联海外理事、英国陕西经贸文化促进会会长范军田在推介会上分享人才招引创新实践
资源整合上,范军田率领团队联动中资机构与英国核心力量:一方面与中国驻英大使馆科技处及中国银行、中国电信等合作;另一方面与伦敦发展促进署、全英华人教授协会合作,邀请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赵华等赴陕交流,推动院士团队与西安企业对接项目。
产业匹配上,范军田及团队聚焦西安优势领域,打造“平台化”引才场景,2023年12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举办的“2024中英汽车合作论坛暨全英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年会”上,范军田向150余名博士及比亚迪、长安汽车代表推介了西安政策与产业优势;此外,范军田还联动牛津学联、剑桥学联,整理博士项目信息,对接陕西航空航天、新材料等重点产业。
“我们不做形式主义,核心是‘务实落地’。”范军田强调,海外引才需“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一方面邀请有合作意向的院士、专家实地考察陕西,让其研发成果与本地企业直接对接;另一方面带领陕西企业“走出去”,协助企业调研当地土地政策、人才支持措施,最终为企业海外布局提供决策参考。他还建议由西安人才集团牵头,在海外搭建统一招聘平台,解决IP地址、多语言传译等痛点,提升海外招聘的整体效益;未来还计划推动“全球博士联盟走进陕西”,让海外博士带着技术与项目寻找合作机遇,进一步打通“跨国产学研协同”的通道。
协同与破局:以多维实践激活人才价值
杭州市人才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田佰辰在推介会上作主题分享
区域协同、成果转化与资本赋能,是激活人才价值、推动融合的关键。杭州市人才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田佰辰提出,杭州与西安可成东西部人才协同典范:杭州已建“高精尖缺”人才猎聘、10亿元人才直投基金、近50万方创新创业空间等全链条生态;西安人才集团三年来围绕“三商”战略建五大业务板块,布局19个全球人才工作站,长安先导产业创新中心集聚46名院士级人才、140名国家级人才。两地未来将深化区域联合引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飞地共建、数字人才图谱开发,打造“杭州—西安”人才走廊。
西安市人才协会技术经理人专委会副主委单位西安远诺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王海栋作主题分享
针对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西安市人才协会技术经理人专委会副主委单位西安远诺技术转移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王海栋提出解决方案:推动技术经理人深度参与一体化项目,对有专职团队、业绩好的民营技术转移机构加政策奖励;完善技术经理人职称评定,构建市级人才库,对促成重大转化者给予项目收益5%~10%奖励,配套落户、子女教育保障;建市级一体化数字平台,打通科研成果、企业需求、人才信息库,集成技术交易等功能,用AI推荐转化路径。
西安西交一八九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伦在推介会上作主题分享
资本是串联教育、科技、人才的纽带。西安西交一八九六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凯伦作为人才代表,以《资本赋能: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创新生态》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观察和思考。他指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重瓶颈,根源是体制壁垒、机制阻滞、观念桎梏。他以西交一八九六资本孵化投资的优艾智合机器人为例,这家从西安交通大学走出的企业,经“天使—风险—产业资本”接力赋能,融资超5亿元,还与高校建研究院,发布7款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半导体、能源领域,形成“学校招、企业供、政府助、协同用”机制。他呼吁,科技工作者以市场需求鼓励研发,投资机构践行“耐心资本”,政策制定者深化改革、完善容错机制,让资本串联创新链与产业链。
从教育筑基到全球引才,从协同发力再到颇具发力,本次分享勾勒出全球人才竞争多维路径。未来,西安将以这些经验为指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构建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西部发展注入“西安动能”。(中国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