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陕西日报时间:2025-08-14 17:11
8月11日,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对最新研发的贵金属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
陕西紧扣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频出新招、实招,在绿色发展征程上成效斐然。近日,记者走访3家绿色发展典型企业,透过代表性的案例,勾勒陕西绿色转型的立体图景。
贵金属循环:
打通绿色产业链
8月11日,在陕西瑞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瑞科”)实验室,科研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与制备工作。
贵金属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且自身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新材料,被誉为化学工业的芯片。
“由于国内贵金属催化剂生产企业起步较晚,很长一段时间,国内许多高端催化剂依赖进口。这严重制约了国内高端药物研发。”陕西瑞科总经理助理杜冰说。如今,随着下游精细化工、基础化工、新能源等领域需求的增加以及生产技术的进步,陕西瑞科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成功实现20余种关键催化剂的国产化替代。
以高端抗炎药美罗培南为例,钯催化剂是合成它的关键材料,但长期受国外专利限制。“国外使用的5%钯催化剂,1公斤含50克钯,现今价值1.5万元左右。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将钯含量降低到3%,单公斤催化剂能节省6000元。”杜冰说。
“鉴于贵金属的稀缺性,失活贵金属催化剂的绿色循环再生利用显得尤为紧迫。”杜冰介绍。在陕西瑞科资源回收车间,使用后失活的贵金属催化剂经过焚烧热解、灰分处理和精炼等一系列工序,其中的贵金属得以富集回收,成为新的贵金属催化剂和贵金属复合物产品的生产原料。
“我们目前拥有每年3000吨的贵金属催化剂回收能力,在降低客户使用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绿色循环。”杜冰说。
目前,陕西瑞科已构建起贵金属催化剂“使用—回收—再生”的完整循环加工体系,生产的产品型号突破400种,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智慧渔业:
解锁水产养殖节水密码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紧张、气候变化持续加剧的背景下,发展高效、低碳、节水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方向。
杨凌智慧农业示范园深蓝智慧渔业示范中心的智能循环水系统,不仅实现了“南鱼北养”,还致力于破解传统水产养殖模式“高耗水、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困局。
8月11日,在深蓝智慧渔业示范中心,8个白色养殖罐整齐排列,罐体内水流循环不息,成群结队的彩虹鲷鱼苗在清澈的水中欢快游动。一个占地面积仅700平方米的渔场,却蕴含着满满的科技力量和环保成果。
杨凌深蓝数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CEO苏群介绍:“我们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能实现95%以上的水体循环利用。相较于传统渔业的大换水模式,这一技术非常节水。”
这一成果得益于该中心引入IAAT零双排智能蛋白质生物工厂技术和深蓝智觉智能水产养殖系统,配合零排放水处理工艺和工业级物联网生产管理,实现了全流程水质及生长状态在线监控。
“目前,20吨水体养殖设备已建成,投放了1万尾彩虹鲷鱼苗。这种原产海南的热带鱼种首次在陕西实现规模化养殖。中心可实现年产无抗生素刺身级高品质水产30吨至40吨,年产值约200万元。”苏群说,“我们还与哈萨克斯坦的高校及养殖机构达成合作,为其量身打造了一套鲟鱼和澳洲小龙虾养殖系统。”
中药智造:
构建绿色发展闭环
8月3日,柞水县盘龙生态产业园的5万平方米智慧工厂高效运转。这里是陕西盘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盘龙药业”)的核心生产基地。
今年,盘龙药业入选工信部“国家级绿色工厂”榜单。这份荣誉的背后,是企业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坚守——从药材采收到生产加工,从药渣处理到水资源利用,每个环节都贯穿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传统中药并非守旧的‘老古董’,而是亟待用新技术解码的宝库。”盘龙药业执行总裁张德柱坦言。以绿色工艺推动节能降耗,是企业从“传统药企”向“绿色智造标杆”跨越的第一步。
“在种植环节,我们打造了3万余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化培育盘龙七、五味子等几十种道地药材。从土壤检测到种植、采收、加工,都有严格的质量检测与数据记录,确保道地药材实现零污染采收,让中医药的绿色属性得到充分彰显。”张德柱介绍。
生产环节,盘龙药业创新采用常温水浸出技术,彻底告别了有机化学溶剂的消耗,更使能耗较传统工艺大幅下降,配套的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精准调控,让水、电、原料的利用率持续提升。在循环经济领域,企业与专业机构合作研发微生物降解技术,将每年产生的527吨药渣转化为富含腐殖质的生态有机肥,反哺种植基地,有效破解了资源环境制约;建成冷却水循环系统与中水回用系统,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盘龙药业既要守护好秦岭道地药材这一核心资源,也要通过创新让传统中医药在现代市场焕发新生,更要构建起‘资源可持续、产业能循环、生态可承载’的发展闭环。”张德柱说。(陕西日报记者 李欣泽)